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的《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对全球霸权的兴起、繁荣和衰落进行了全面的历史分析。该书出版于1987年,迅速成为畅销书,并成为国际关系辩论的试金石,尤其因为它警告美国可能面临与以往帝国类似的“帝国过度扩张”。
肯尼迪的核心论点直截了当却又有力:大国的命运取决于其经济资源与军事投入之间的平衡。经济实力是军事能力的基础,但当国家过度扩张军事力量而牺牲经济活力时,衰落随之而来。这种动态解释了为什么西班牙尽管拥有来自美洲的巨额财富,却在16世纪精疲力竭;为什么法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在过度投入后摇摇欲坠;为什么英国在19世纪称霸却在20世纪衰落;为什么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实力无法支撑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扩张。
在本书的最后几章中,肯尼迪考察了20世纪的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他赞扬了美国无与伦比的经济基础,但也警告说,财政赤字、全球军事负担以及来自新兴工业强国的竞争可能会削弱其地位。相比之下,苏联的例子则表明,将军事实力置于消费繁荣之上是危险的,这一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裂痕。
本书的优势在于其跨学科的广度。肯尼迪将经济、军事和外交史整合成一个连贯的框架,既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又足够严谨,适合学者阅读。他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强调了几个世纪以来反复出现的模式,强化了他的观点,即经济实力是地缘政治力量的最终驱动力。
然而,这本书也面临着批评。一些人认为肯尼迪的模型过于确定性,轻视领导力、意识形态和政治选择。他对美国即将衰落的警告似乎言过其实,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崛起,在苏联解体后享受“单极时代”的情况下。另一些人则指出,他提出的“帝国过度扩张”概念虽然令人回味,但存在过度简化的风险——例如,英国的衰落既源于全球产业转移和反殖民民族主义,也源于军事承诺。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肯尼迪的著作仍然具有持久的现实意义。他的框架提供了一个视角来审视当今的挑战:中国的崛起、美国的财政和战略负担、俄罗斯代价高昂的干预,以及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全球影响。尽管肯尼迪无法预见数字革命或全球化的全部影响,但他的核心洞见——经济基础最终决定权力的轨迹——仍然有效。
近四十年后,《大国的兴衰》既是警世故事,也是一座思想里程碑。它并非精准预测未来,但却促使读者从历史的角度思考权力的局限、傲慢的危险以及塑造世界秩序的结构性力量。对于任何想要了解全球历史动态的人来说,肯尼迪的这本书仍然是必读之作。(深度阅读)
关察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