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美国衰落

拜登政府驻中国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他在任时会见了很多中国省级官员,他们几乎一致认为美国正在衰落。那么情况真的如这些官员们认为的那样吗?

在政治学领域,人们谈论大国衰落通常会引用绝对衰落和相对衰落的概念。绝对衰落,指一个大国不可逆转地丧失其能力和地位,内外交困,陷入无可救药之境,如四世纪的古罗马;相对衰落,指一个国家的权力和力量不是由于内部衰落而减弱,而是由于其他国家日益强大并超越它时,该国与他国距离的缩小。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地位受到德国和美国崛起的挑战,导致其实力相对下降。

如今美国是正在衰落,还是处于衰落的边缘,是绝对衰落,还是相对衰落,这是美国国内批评家和国际观察家们关注的焦点和反复争论的问题。人们熟知的政治理论家保罗·肯尼迪、约瑟夫·奈、塞缪尔·亨廷顿和法里德·扎卡里亚等学者都参与了这场辩论,探讨了美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中的优势、弱点和前景。

区分相对衰落和绝对衰落至关重要。绝对衰落意味着美国正在崩溃——财富、军事实力和体制丧失殆尽,无可救药。相对衰落则意味着,尽管美国依然强大,但其他国家正在迎头赶上,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应该看到,美国目前面临着内部功能失调和外部竞争的双重压力,太平洋彼岸中国的崛起削弱了美国的主导地位,令其相对衰落,但绝对衰落却未必然。正如历史所表明的那样,衰落既非不可避免,也非不可逆转。美国实力的未来取决于其适应能力、重塑国内基础以及驾驭多极国际体系的能力。即使就现在相对衰落状况下的综合指标而论, 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

纵观美国历史,它曾多次面临被观察家们称为衰落的时刻。 19世纪50年代,围绕奴隶制的激烈争论威胁着国家统一,并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摧毁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的信心。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滞胀和水门事件让许多人认为美国已衰落。然而,每一次,美国都成功地重塑自我,将危机转化为改革和复兴的催化剂。这一历史循环表明,当前的焦虑或许并非史无前例。

当今时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内部失调和外部压力同时汇聚。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霸主、军事超级大国、经济引擎和文化潮流引领者。然而,在21世纪,人们对美国实力和凝聚力的质疑日益加深。政治极化、不平等、经济竞争以及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都加剧了美国“单极时代”即将终结的可能性,它正经历着一段深刻的考验。

政治失调与两极分化

政治体系瘫痪是人们所感知到的衰落的最明显迹象之一。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两极分化已达到极端程度,妥协越来越少。党派媒体生态系统的兴起加深了意识形态分歧,同时,人们对各种机构(从国会和总统职位到法院和媒体)的信任度下降,侵蚀了民主的合法性。

许多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政府无力应对医疗保健、气候变化、移民和基础设施等紧迫挑战。与过去两党联盟有时能够共同解决重大问题相比,如今华盛顿的僵局加剧了人们对美国体制崩溃的看法。如果政治失调阻碍了有效治理,就会损害国内福祉和全球信誉。

经济压力:

经济方面脆弱性显而易见。收入不平等加剧,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曾经是美国繁荣基石的中产阶级,如今面临着工资停滞、住房成本高企和向上流动性受限的困境。国家债务已达历史高位,引发了人们对长期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与此同时,崛起的大国——尤其是中国——对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构成了挑战。中国的快速增长、技术进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预示着多极经济秩序的形成。相对而言,美国的主导地位已不如1950年,当时其产出占全球近百分之五十。

全球力量与地缘政治竞争

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陷入竞争,但在1991年之后,美国享有无与伦比的全球霸主地位。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的崛起、俄罗斯的强势以及印度、土耳其和巴西等地区大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预示着世界秩序将更加充满争议。美国的外交政策也遭受了声誉损害。2003年入侵伊拉克、旷日持久且未有结果的阿富汗战争,以及对国际协议的不一致承诺,使得盟友对美国的领导地位产生质疑。尽管美国的军事实力仍然无与伦比,但其将硬实力转化为持久影响力的能力已经减弱。

社会凝聚力与文化挑战

美国社会内部面临诸多裂痕,引发了人们对国家凝聚力的质疑。种族紧张关系、移民争议、身份认同的文化冲突以及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加剧了社会的碎片化。社交媒体加剧了两极分化,传播了错误信息,并以讹传讹,增加了回音效应。

然而,美国不会轻易衰落。尽管面临上述挑战,“美国衰落”论的倡导者们忽视了美国的关键优势。

经济。美国仍保持着巨大的优势。它的经济依然充满活力,拥有高水平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截至2025年,美国经济仍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其名义GDP人均水平位居世界第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位居世界第九。2025年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增长率强劲,达到3.8%,摆脱了此前的疲软态势,并超过大多数其他国家。在创新和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拥有许多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公司,苹果、微软、英伟达、特斯拉、脸书和谷歌。美元继续发挥着世界储备货币的作用,赋予美国独特的金融杠杆。尽管美国人口结构正在老龄化,但由于移民的影响,其人口结构比许多其他发达国家更为健康。

政治。尽管美国民主存在诸多缺陷,但仍具备自我修正的能力。从民权运动到女权运动,再到气候行动主义,各种社会运动展现了美国从内部进行革新的能力。危机往往引发改革:正如大萧条催生了罗斯福新政,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引发了体制改革一样,当今的两极分化最终可能迫使各方做出新的妥协。

军事实力。目前仍无可匹敌。任何严肃的分析师都不会质疑这一点:美国在2025年全球军事排名中位居榜首,实力指数远远领先于俄罗斯和中国。它拥有全球最高的国防预算(2025财年将达到9160亿美元),无与伦比的海空军力量,以及遍布80多个国家的军事基地。尽管存在招募短缺和无休止的承诺导致过度扩张等挑战,但其技术优势(无人机、网络)仍保持领先地位。

国际环境。美国与北约等军事联盟以及在亚洲的伙伴关系,构成了其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安全网络。

软实力。美国文化仍然在全球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好莱坞、流行音乐、体育和数字平台主导着国际市场。美国大学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而受美国媒体影响的英语仍然是全球通用语。如果以文化实力来衡量衰落,美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由此看来,当下的情况是从单极世界向多极世界的转变。美国仍然是一个强国——可以说是最强大的——只是现在必须与其他国家分享舞台。

结论

美国并非处于绝对衰落,而是正经历一段相对衰落和内部压力的时期。其政治体系功能失调,社会分裂,其主导地位受到新兴大国的挑战。如果政治两极分化继续得不到遏制,治理可能会陷入瘫痪,削弱国家应对挑战的能力。如果不平等加剧,社会凝聚力可能会进一步受损,滋生不满和极端主义。如果孤立主义倾向盛行,美国的海外影响力可能会减弱。

同时,它依然保持着巨大的优势——经济活力、军事实力、文化影响力以及坚韧不拔的历史。

复兴的机会依然存在。对基础设施、教育和清洁能源的投资可以重振经济。加强民主制度和恢复信任的改革可以减少两极分化。在气候变化、全球健康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可以重申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地位。

因此,衰落并非宿命。美国正处于十字路口,它的未来取决于今天的选择。它可以通过改革、创新和团结实现自我革新,也可以继续沿着分裂和停滞的道路下滑。究竟如何选择,走向何方,是21世纪美国的决定性问题, 让我们拭目以待。

孙翮霭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